上海拟每条街道都有老年之家
来源 : 爱君家政
| 编辑 :上海爱君总部
| 2017-05-25
社区就近养老中心一般选址在老人熟悉的社区里,床位数量为50张以下。由于面积不大,官方可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物业嵌入式建设,投入较低,也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上海每三四个成人中至少有一个是60岁以上老人。应对老龄化加剧,上海计划今年底前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社区嵌入式的新型养老服务机构。
截至去年末,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人数近458万,人口占比超过31.6%。官方数据也显示,到2020年预计将超过540万,占户籍人口比重超过36%。为此,上海的约200余个街道,从前年起试点建设“长者照护之家”社区养老中心,现已建成73家。
根据中国政府的行政架构,大城市的“街道”指的是乡级行政区,并非指的是大街或道路。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陶继民日前在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受询时向《联合早报》表示,当局计划至今年底,在中心城区和崇明等郊区城市化地区,实现长者照护之家每个街道全覆盖。
社区就近养老中心一般选址在老人熟悉的社区里,床位数量为50张以下。由于面积不大,官方可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物业嵌入式建设,投入较低,也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陶继民指出,这类机构主要提供社区内高龄老人短期住养,特别是为大病出院后需要康复护理的老人提供服务。待老人们一段时间后身体好转,就可转回家中接受社区日间照护或上门服务。
这么一来,既给家庭子女一个喘息的空间,又不会占用社区提供的床位太久。
据本报了解,每张床位按照1万元(人民币,下同,2043新元)的标准打造,区街给予一定补助,而后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管理。政府补贴期限通常为三年,金额逐年递减。
除了长者照护,上海过去两年还建成32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它既包含长者照护功能,还把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点,社区老人助餐等整合到一个屋檐下,并提供棋类、肚皮舞等兴趣活动班。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则需要一两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上海计划今年底扩展到100家,并在2020年达到200家。
上海老人要求较高
为芷江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综合养老等服务的乐慈养老负责人顾佳受询时告诉本报,上海老人的需求和其他省市的不太一样,机构需要作出调整,迎合叔叔阿姨们的要求。
以三菜一汤的10元午餐(社区再补贴2元)为例,上海老人认为,番茄炒蛋只能算素菜,不能算半个荤菜,且取餐时要求厨房提供托盘,饭菜呈现要干净、精致。
再如,上海老人们学用手机、电脑时,要求老师们不能照搬书店的课本讲课,而是要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方案,用实际案例教学。
陶继民说,虽然上海的养老供给目前来看基本可以完成,但在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上,还有诸多须再摸索。
去年,上海全面推开“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制度”,老人经评估确立需受照护的等级,以此确定是去日间照护中心,还是社会福利院。
这个相对公开透明的轮候机制可以改善养老设施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让可以活动的老人不必占着床位,让真正有需要的老人得到专业照护。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本周一(8日)在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报告时并强调,保障改善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他说,要加快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保障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
分享到: